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2-09 09:07:04
《千字文》第一句:“天地玄黄”。出自《易传》“十翼”之《文言传》:“夫玄黄者,天地之杂也,天玄而地黄。”意为天为玄,地为黄。《元贞之道》曾解读过《乾坤》二卦,《乾》是讲苍龙星宿在一年中的变化规律,《坤》是讲月亮在一年中的颜色变化规律。后人把玄黄理解为天地的颜色,似乎太肤浅了。
本文探究远古先祖“天地玄黄”的本意,回归中华文化的本来面貌。
“玄”,今天普遍的解释是颜色,是近于无光的黑色,叫玄。从认识论上讲,意指高深莫测,常人很难认识和理解的,非常抽象的,叫“玄”,如今人解读老子的“玄之又玄”。白天肉眼可见的天色是蓝色的,只有晚上无光时,天空才是黑色的,怎么说天是黑色呢?我们看看甲骨文的“玄”字。
《释言》:“玄,天也。”《管子·幼官》:“共玄官”。注:“主礼天之官也。” 在讲“玄”就是指“天”。西汉杨雄的《太玄·玄告》:“ 天以不见为玄。地以不形为玄,人以心腹为玄。”西汉后的玄学家们以不可见、不可知为“玄”。
偶读条友老胡的一篇“8字曲线”文章,一年中,从冬至日开始,每天在同一时间(如正午)拍摄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照片,记录下每天太阳所在天空中的位置,最后组合成如下太阳的“8字”图。这个“8”不就是那个甲骨文“玄”吗?“玄”是中华先祖观测太阳在天空中一年变化规律的记录。这就是“天玄”的本象。
中华先祖,年复一年观测太阳在正午、上午和下午的位置规律,就有了三个“8”字曲线,而知一年的冬至、春分、夏至、秋分,这是天道的“玄同”和“玄妙”之处,是老子所言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周易·系辞》:“天垂象,见吉凶,圣人象之。” 这个“天垂之象”正是“8”字之“玄”。
上面的8字“玄”图中,夏长而冬短,正如俗语“长夏短冬”,古人为了按时间均分季节(平气),而有春、夏、长夏、秋、冬五季,这是五帝时代的历法,一年5季,每季2日,一日36天,缺失的5天,一年一闰补天(女娲补天),是五帝时代的十日太阳历法,即《山海经》中所记载的“羲和生十日”。这是中医“五运六气”之本,生活在北半球的中华先民,更能感悟到太阳阳气的规律,是中华5000年沉积下来的宝贵遗产。懂了这个“8”字之“玄”,就没有什么玄不可知的了,而对于不知天文地理的常人而言,则是深不可知的“玄”,而衍生出不可见的“玄黑”概念。就像解一道抽象的数学题,解通了就不玄,解不通就太黑了。这个扭曲的“8”字之“玄”,后来衍生出多根绳子绞在一起的“弦”,和后来振动波形之“弦”。今天物理学上还有个“弦理论”,现代物理学和生物学,把看不见的光波、电磁波和基因序列等,也用这个“8”字之“玄”抽象成“波”的概念,今天数学无穷大符号“∞”大概也源自于这个远古甲骨文“8”。
二、地黄
《元贞之道》很早就解过《坤卦》,《坤》是讲月亮的月圆之色在一年中的变化规律。在《坤卦》中有“含章”、“黄裳”、“其血玄黄”等描写月色的词句。《参同契》讲“日为月之主,月为日之朋”,古人很早就知道月亮是不发光的,月光是来自太阳之主的光,有了日主的照耀,月亮才会明亮(得朋)。现代考古,出土了大量5000年前石器时代的玉璧、玉琮,《元贞之道》已讲过玉璧和玉琮测天地之气的功用。还出土了大量的玉璋和玉璜,后人还知道“玉璧”是礼天、“玉琮”是礼地的礼器,但玉璋和玉璜与天文地理有何关联?2000多年来已经无人解释了。
《说文》:“黄,地之色也”,《左传·昭公十二年》:“黄中之色也”,《礼记·郊特牲》:“黄者中也”。《易传》:“天玄而地黄,解得黄矢”,《论衡》:“黄为土色,位在中央”。
在先秦文献中,还保有“黄”是“中”色的概念,还有远古的“中”是检验和检测标准的意思,“黄”是检验“地气”的颜色标准(色板)。汉后王充的《论衡》,却把“中”解为“中央”,汉后文人已不知“中”的检验之意了,把“中”理解为位置之“中”,把后人都带到坑里了。从子由那个胡说八道的“中庸”开始,汉后文人都把科技检测的“中”曲解为位置的“中”,是中华文化出现重大偏差的主要原因,这个中华科技之“中”要回归啊。
下面还原上古圣人用“黄”来检测“地气”的场景。“地黄”的本意是“月色”之黄。
太阳发出的光是白光,而月亮本身不发光,只是反射太阳光。月亮反射的白光是由多色光组成的,在夜间穿透地球的大气层,我们就能看到呈现不同颜色的月光。大气层是由数不清的气体分子组成的,其中的水汽浓度是变化最大的,上古时的尘埃应该比较少,月亮反射太阳的白光穿过大气时,有些光谱的色会被吸收,会有散射和衍射作用,而呈现出不同颜色的月光。
《说文》:“璋,剡上为圭,半圭为璋。”《书·顾命》:“秉璋以酢。”《周礼·大宗伯》:“以赤璋礼南方。《禮》:“ 白玉不毁,孰为圭璋。”《周礼·考工记》:“ 青与赤谓之文,赤与白谓之章。”【書·臯陶謨】:“ 五服五章哉。” 在先秦中华文献中,明显是在讲璋的颜色,而后人只知璋之形,已经不知璋之色了。璋璜都是在指玉之色。缺乏实践的文人不知璋的颜色之用,当然也就不知道老祖宗为何讲“地黄”了。
地球大气(地气)的情况,是人眼看不见摸不着的“无”,但人可以体感到气候的存在和变化,比如冬天时,同样气温下,空气湿度高,感觉会更寒冷。《黄帝内经》将一年中不同季节的地气分为“风、寒、暑、湿、燥、火”,即六气,由于大气中水汽的不同,月亮在夜间呈现出六类不同的月色。观察月色,就能知道地球大气(无形地气)的状态,月亮的晦朔会影响海洋的潮起潮落,是海洋性气候的肇事者,季风变化的策动源。月亮周期与地气周期息息相关,决定了动植物的繁衍生育,以圆月之色为标准,观月色而知六气之原始,是科学唯物的。不同颜色的玉是古人观测月色对比的最早色板,是颜色的标准样板。在月圆之夜,古代君子以圭章等色样本为标准,对比天上的月色,而知无形的地气,即“风、寒、暑、湿、燥、火”六气,这就是老子所谓的“君子居无为之事”。
《周礼大宗伯》:“(天子)以玉作六器,以礼天下四方,以苍壁礼天,以黄琮礼地,以青圭礼东方,以赤璋礼南方,以白琥礼西方,以玄黄礼北方”。在周代还保有玉之色的记载,但已把上古先王确立的月色标准(圭章),变为了人文的形式之礼。今天的“规章”还承继了“圭章”的标准概念,这是人类“法治”思想的源头,但已没有颜色标准的意义了。今人只知玉之形,已不知玉之色了。
万物生长靠太阳,万物生长的能量来自于太阳之光,今天我们知道红黄光是长波光,是暖光;蓝光是短波光,是冷光。暖光照在身上有温暖感,是阳气;冷光照在身上会有阴凉感,是阴气。古人以玉璋玉璜的颜色为色板,对照晚上月亮的颜色,而知大气层对太阳光的过滤和衍射效应,当月亮为黄色时,说明大气层更利于黄色光谱的照耀,暖色利于万物之生生。这是“地黄”的本意,蕴含有大地之“黄”对万物的养育和成长之意,为万物之“母”,而秋后的月光多为冷白的蓝光,不利于万物的生,这是天地的“秋杀”之象。
“天玄”是太阳一年中的长夏短冬“天垂之象”,是太阳一年的周期之象;“地黄”是月亮在一年中赤黄白蓝的变化之色,是月亮一年的周期之象,而有后来的五运六气之说。
三、源自天玄地黄的“五运六气”
中华先祖有了“天玄”的认识,而有十天干的五季太阳历法,即春、夏、长夏、秋、冬,抽象为金木水火土五行,这是天气(阳气)一年中的变化规律;月亮晦朔周期,一个太阴月大约是29.53日,即一轮“朔望月”,一年有十二个月亮圆缺周期,即十二地支,两个月合一气,共有“风、寒、暑、湿、燥、火”六气。古有上元节、中元节和下元节,本是以六色玉(苍璧、黄琮、青圭、赤璋、白琥、玄璜)验证月圆之色(测地气)的节日,即今天的元宵节、鬼节、中秋节。
● 中华先祖以“中”测日影,以大中小规格的“玉璧”为日影长度标准,可以确定一年中的冬至、春分秋分、夏至,而知天之气,由于长夏短冬,将夏拆分为夏和长夏,即太阳阳气的五运,这是阳气的金木水火土五行。由于十日历法早在夏代失传,后人已经找不到阳气五行之源,臆想出太阳系的金木水火土五星,现代科学都不知道五星对地球生态的影响机制,致使五行学说成了不可知的玄学(星象学派)。中医理论有五星和太阳五行两派,《元贞之道》认为太阳五行才是“五运”的本意。
● 中华先人以“中”测风向,以“玉琮”为八方的基准,验证一年中的八风,而知地气之风向变化规律,这是后天八卦。风向的变化与月亮晦朔周期有关,以“五”为周期的太阳阳气和与以“六”为周期的月亮阴气(月亮晦朔)交合,就有了60甲子大循环。地气之风是月亮太阴之气的表象,而地球大气中水汽(湿度),致使月亮之色的变化,观月色而知大气湿度的变化。中医认为“风”为六气之主,是指季风的变化对大气层的影响,决定了其他五气的状况。
● 中华先人在每个月圆之日,以“玉色”为标准验证地气,而知地气中水汽含量的“寒、湿、暑、燥、火”五个实际状态,这是地气的五行分类。是以“五”为尊的五帝时代文化特征。
● 以地球自转周期(一天)为基准,月亮绕地球公转周期(一月≈29.53天),地球绕太阳公转周期(一年≈365.24天),存在偏差。每年都需要在冬至日测日影,确定太阳回归年的起始日即“正日”,而形成后来的祭天节日;一月的起始日为月亮的朔日。
《春秋命历序》:“定天之象,法地之仪,作干支以定日月度”。干支本来是用来度日月的,干为主,支是辅,后来也用支来度一天的十二时辰,以支来度十二岁(岁星周期)。日为主干,月为分支,时辰为枝叶,主干的十个节,与十二支合,需要以六十为周期循环,即干支的六十甲子计数法。这是天地阴阳合一的复合计数方法,比西方简单的十进制计数要复杂多了,是合于天道的计数方式。
五运是五行,天的五行是“春、夏、长夏、秋、冬”五季;地的五行是“寒、湿、暑、燥、火”五气,是人对先天的认识;后来有“五脏”“五味”“五音”“五色”等,是人对后天的认识。古人把人对天地自然的“无形”存在的认识,统一定义并抽象为“金木水火土”五行,即五运。五运的周期以“五”为基数,一年有十二个月亮周期,基数为“六”,这是先天“天五地六”的来源。
结 束 语
由于汉后文人不知天文地理,对上古中华文化的理解出现严重偏差,后人把“天玄地黄”理解为不可知的“玄”和肤浅的“黄”,致使现代中国人对中医理论普遍缺乏认同感。必须回归其本来面目。
源于石器时代的中华六器:苍璧、黄琮、青圭、赤璋、白琥、玄璜,是人类最早用来测天地之气的科技检测仪器,由圆璧方琮衍生人文的“规矩”之法,这是“形”的标准;六器的六种颜色,是“色”的标准,“圭璋”衍生出人文“规章”的源头,这是中华以“法”治国之本。可惜的是,后来的权臣们手中虽握“圭璋”,却不以代表天志的“法治”“规章”为尊,而以人主为尊,这是文化的堕落,今天这种低级的奴性文化依然盛行。
现在使用的公历是纯太阳历法,本来是以冬至日为一年的元旦,由于西历的儒略历法的误差,现在的“元旦”已偏离了冬至日,今天借来的公历早已不合“天道”。传统中国的夏历,是以冬至日后的立春日所在月为太阳回归年的起始月(建寅),以最接近立春日的月亮朔日为正月的起始日,即正朔。立春时分是万物在一年中的生发时节,象征万物的初生。中华历法既有太阳历法的“正”,又有太阴历法的“朔”,是阴阳合历,以立春时分作为一年的起始,又有万物生生之“象”,中华历法才是合于“天道自然”的历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