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3 19:00:00
这首《相思遥》,你一定听过。它曲调婉转,宛如山间潺潺溪流;它满是国风韵味,带着古老华夏独有的浪漫;其中巧妙融入的戏曲元素,画龙点睛,让整首歌韵味悠长,成功登上多个音乐平台国风国潮歌单榜首,成为炙手可热的BGM。
可鲜有人知的是,这首歌的原唱,是来自天津京剧院的青年老旦演员魏玉慧。
走近这位95后戏曲人,就如同翻开一本记录着传统与现代碰撞交融的故事书。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楠
视频 周嘉楠
三四岁拿毛巾当水袖,由青衣迈入老旦
魏玉慧出生于一个充满艺术氛围的家庭,父母皆是戏曲的忠实拥趸。家中的戏曲磁带整日悠悠转动,央视戏曲频道里的生旦净末丑轮番登场,那些或激昂或婉转的唱腔,在年幼的魏玉慧心中种下了热爱戏曲的种子。三四岁时,她便跟着电视哼唱,用毛巾当作水袖,有模有样地模仿着演员们的动作,小小的身躯里满是对京剧的好奇与向往。父母惊喜于她的天赋,顺势为她开启京剧学习之路,从最初的业余培训开始,魏玉慧一步步踏入京剧的广阔天地。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学艺之路,从来就不是一帆风顺的康庄大道。“最先接触的是青衣行当,可那时年纪尚小,对于小嗓的发音技巧总是难以掌握,声音听起来总有些生硬别扭。我天生一副好嗓子,包括我家人,都有着洪亮的嗓音,老师便建议我尝试老旦行当。”这一转变,为她打开了一扇新的艺术之门。
魏玉慧一头扎进老旦的学习中,从唱腔到身段,从念白到表情,每一个细节都认真揣摩。随着年龄增长,她的小嗓也渐渐找到了感觉,但老旦的韵味已经深深扎根在她的表演风格里,成为她艺术表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京剧学习过程中,魏玉慧展现出非凡的天赋与努力。她不断参加各类比赛,凭借扎实的功底和精彩的表演,斩获第十一届全国戏曲小梅花大赛金奖、中央电视台首届全国戏曲院校京剧学生电视大赛银奖等众多荣誉。这些荣誉不仅是对她过去的努力的肯定,更是为她未来的发展铺就了基石。此后,她顺利考入天津师范大学音乐与影视专业京剧本科班,接受更加系统、专业的京剧教育,向着成为一名优秀京剧演员的目标大步迈进。
钟情国风,京昆元素融入《相思遥》
魏玉慧的艺术追求并不局限于京剧舞台。专业学习京剧的同时,对音乐的热爱也在她的心底悄悄蔓延。“我对国风音乐特别感兴趣,很小的时候就喜欢带古典意味的歌曲,像周杰伦的《青花瓷》、林俊杰的《醉赤壁》,我都很喜欢。”2020年的一天,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和朋友在商场闲逛时,偶然来到《中国好声音》天津赛区海选的现场。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报名参加了比赛。”这一试,她凭借独特的嗓音和扎实的唱功,一路过关斩将,最终获得天津赛区总冠军和最具人气奖。这次经历,让她看到了自己在流行音乐领域的潜力,也让她萌生出一个大胆的想法:将京剧与流行音乐相结合,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独特音乐风格。
说起《相思遥》的诞生,魏玉慧记得,当时有人拿着一首古风歌曲小样找来,邀请她演唱。拿到歌词的那一刻,她就被那充满诗意的文字深深吸引。“初见她漫步溪桥下,她轻摘一朵桃花……”词句间,一幅生动的画面在她眼前徐徐展开。当得知要以戏腔演唱时,她琢磨着怎样加入一些戏曲元素,让这首歌更加出彩。
昆曲《牡丹亭》里“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这句经典念白浮现在她的脑海。反复哼唱、琢磨后,她发现,这句念白与《相思遥》的旋律和意境很契合,于是她将这句念白巧妙地融入歌曲主歌与副歌的衔接处,随后又用京剧戏腔处理副歌部分。这让整首歌瞬间有了层次感,传统戏曲的韵味与现代流行音乐风格完美融合,碰撞出奇妙的火花。歌词中“怎知春色如许”等昆曲念白设计,也被乐评人视为“传统美学当代转译的范本”。
2022年,《相思遥》录制完成,起初在网络音乐的海洋里默默无闻,但不知不觉中,它开始发酵。直到去年,这首歌突然爆火,迅速登上各大音乐平台国风国潮歌单榜首,成为无数人手机里循环播放的歌曲,也频繁出现在各种短视频的BGM中。张含韵等歌手也演绎过不少出圈的版本。魏玉慧的名字,也随着这首歌逐渐被大众所熟知。“这首歌能受到这么多人的喜爱,我真的又意外又开心。我想这离不开当下国风热潮的兴起,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愈发浓厚,歌曲里的戏曲元素就像是一把钥匙,打开了他们对传统艺术好奇的大门。”魏玉慧感慨地说。
跨界融合,给戏曲传播带来更多可能
《相思遥》的成功,并没有让魏玉慧停下探索的脚步。近年来,在完成院里演出任务之余,她全身心投入到国风歌曲的创作中,先后参与创作了《空城赋》《良辰苦短》等作品,跟自己的京剧行当有很多结合,《四郎探母》则是她演绎的从京剧改编而来的同名歌曲,喜欢《相思遥》的婉约风的网友也可以去听她的《簪风华》。
在这些歌曲的创作过程中,魏玉慧充分发挥自己的戏曲专业素养,从旋律的编排到唱腔的设计,每一个环节都严格把关。魏玉慧告诉记者,“有时候收到的歌曲小样,从专业角度出发,会对其中戏曲元素的运用提出自己的意见。比如一段旋律怎么编才能更好地展现戏曲的韵味,一个唱腔怎么加才能和整首歌自然融合,这些都是需要反复琢磨的。”
在《空城赋》的创作中,她将自己对京剧老旦行当的理解融入其中。她喜爱《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形象,那种沉稳、睿智的气质也贴合京剧老旦的表演。于是,她以老旦的感觉为基调,将现代流行音乐与戏腔巧妙结合,创作出《空城赋》。歌曲中,时而激昂的流行节奏,时而婉转的戏腔,仿佛带着听众穿越回三国时期,亲眼目睹诸葛亮空城退敌的惊险场景。
在创作时间方面,魏玉慧表示,一首歌曲的创作周期长短不一,长的可能需要半年,短的一两个月也能完成,主要取决于歌曲的磨合程度。“从伴奏的选择到混音的处理,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反复打磨。如果不满意,就会重新来过,直到达到自己心中的标准。就像《相思遥》,差不多花了两个月的时间,这个过程虽然辛苦,但看到最终的成品受到大家的喜爱,一切都值得。”
参与国风流行音乐的创作和演绎,让戏曲青年看到了传播戏曲的更多方式。此前,魏玉慧在一档音乐综艺节目中与越剧演员陈丽君合作演绎了歌曲《不染》,用越剧、京剧的表演特色来演绎不同情绪,在点滴之间弘扬戏曲艺术。不同剧种之间的交流与碰撞,能够产生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对于魏玉慧来说,戏曲与音乐的跨界融合,不仅是一种艺术创新,更是她传播戏曲文化的有力武器。
令人欣喜的是,魏玉慧版本通过戏曲元素创新吸引年轻群体。她深知,戏腔只是戏曲文化的冰山一角,却可以成为吸引年轻人走进戏曲世界的敲门砖。“很多年轻人听了我的歌后,开始对真正的京剧产生兴趣,他们会问我在哪里能看到京剧表演,真的走进剧院去感受戏曲的魅力。每当听到这样的反馈,我都觉得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她表示,未来会继续专注于国风歌曲的创作,努力推出更多优秀作品。
快问快答
Z=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楠
W=魏玉慧
Z:你如何看待《相思遥》这首歌曲的爆火?
W:我一开始没想到它会那么火,我唱歌就是业余爱好,唱着玩儿的。大家这么喜欢,可能也是因为当下国风热潮的崛起。很多年轻人慢慢开始对中国的文化艺术,还有国风特色的东西产生兴趣,所以这首歌里的国风元素,古色古香的感觉吸引了很多年轻网友的目光。能火其实挺意外的,同时也挺高兴的,能把这两种最喜欢的音乐方式,还有戏曲的形式结合到一块,我挺感谢大家的支持。
Z:你会感觉到当下传承戏曲会有更多空间?
W:这里面也有一个自我选择的问题。对于我来说,我很喜欢这种形式,用短视频做音乐和戏曲,没有给自己设立多么高的高度,就是想随心做一些事情,大家的支持激励我做下去,开心地创作。
Z:在创作中,如何平衡国风歌曲和京剧这两者?
W:这两个不同爱好,让我站在音乐人和戏曲人的角度,拥有自己的音乐标准。创作的时候会考虑怎样结合得更好更合适,身体力行地做好自己,用自己所能展现的更多方式,对传播传统文化做一点贡献。
Z:火了之后创作会有包袱吗?
W:可能因为行当的原因,我性格比较开朗外向。我做短视频,每周拍几段,自己拍自己剪,心情好就唱,录完就发。很多是心血来潮的清唱。朋友从声音和画面的角度给我提建议,让我做的更好。
Z:对未来有怎样的规划?
W:一定是做自己喜欢的。没有明确规划,随心探索,保持热爱开心地去创作,力所能及地贡献一点力量,其他就随缘。
校对 陶善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