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1-11 16:58:51
犯罪主观心态是指犯罪主体在实施犯罪行为时,对自己所实施的危害行为及其可能造成的危害结果所持的心理态度。这种心理态度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形式:
直接故意:行为人在实施犯罪行为时,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这种结果发生。
间接故意:行为人在实施犯罪行为时,虽然没有积极追求危害结果的发生,但对危害结果的发生持放任态度。
疏忽大意:行为人在实施犯罪行为时,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
过于自信:行为人在实施犯罪行为时,已经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但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
犯罪目的是犯罪主观方面的选择要件,是指行为人实施犯罪行为所追求的特定目标或结果。
犯罪动机是指驱使行为人实施犯罪行为的内在原因或心理驱动力。
犯罪主观心态是刑法规定的成立犯罪所必须具备的条件之一,它体现了行为人在实施犯罪行为时的主观恶性和社会危害性。故意表明对国家所保护的社会关系持有的敌视或蔑视的态度,而过失表明对国家所保护的社会关系持有的忽视或漠视的态度。具有故意或过失,行为人在主观上才具有可谴责性或可非难性,才使得其行为要受到国家法律的贬抑性评价。
在司法实践中,确定犯罪嫌疑人的主观心态通常依赖于犯罪嫌疑人的供述、行为的具体情境、前后表现以及相关证人的证言等多方面的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