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8 10:15:00
《内蒙古日报》(2025年4月17日10版)。
牧场里的湖(节选)
□林殿波
额仑草原的湖泊。崔丽梅 摄
夕阳渐渐染红了牧场里的湖,晚风带着浪花的气息扑面而来。绿草如茵的湖岸上,骏马奔驰,牛羊悠闲地漫步。
1
班布尔看到湖边有悠闲的钓鱼人,心生羡慕,便急匆匆找到爷爷布日古德,噘起小嘴说:“我也想吃鱼。”
布日古德洞悉班布尔的心思,微笑着说:“班布尔,你去割一些柳条来,我给你制作一个鱼笼。”
没过多久,班布尔便抱着一捆柳条回来。布日古德熟练地用这些柳条编织出一个椭圆形的鱼笼。
“那些钓鱼人,钓的是乐趣,你想要的只是鱼,这个鱼笼足够了。”布日古德说着将鱼笼递给班布尔。
班布尔抱着笼子,眼里闪着光,谢了爷爷,跑出毡房,跃身马背,朝着湖的方向奔驰而去。
湖水折射着太阳的光,亮亮的,蓝天白云仿佛沉到了湖底,水鸟扑棱着翅膀,翩翩起舞,河岸和远山的倒影,仿佛是天与地之间的分割线。
布日古德看着孙子渐行渐远的背影,嘴角微动,欲言又止。他轻轻地摇摇头,将旱烟袋叼在嘴边,一团白色的烟雾慢慢升腾。
布日古德一口接着一口地抽着,脑海里浮现出很多年前在叔伯哥哥家吃鱼的情景。
那年年末,布日古德骑马路过邻村,一阵微风吹来,一股浓浓的鱼肉香味扑鼻而来。布日古德心里想,这个村子与自己的村子一样,都是以畜牧业为主,哪来的鱼肉呢?
布日古德想起一个叔伯哥哥就住在此村,于是决定拜访他。两个人见面后自然是十分亲切。正好赶上午饭时间,布日古德也不客气,对嫂子说:“嫂子,有什么好吃的就端上来吧,我和哥哥得喝两碗呢。”
嫂子愉快地走进厨房,布日古德听到勺子与锅底轻轻碰撞的声音,随之而来的是荤油和葱花的香味。不久,那熟悉的香味便弥漫在空气中。当一盘盘鱼肉摆放在桌上时,布日古德愣住了,有红烧鱼、炖鱼、清蒸鱼等。
哥哥见布日古德发愣,也很吃惊:“我说弟弟,你没吃过鱼?”
布日古德摇摇头,又点点头。
“吃吧!很好吃的。”
布日古德试探性地用筷子夹起一小块鱼肉,细嚼慢咽地品尝着,随后便大口吃起来。
一碗酒下肚,哥哥的话匣子便打开了。这里的牧民本不食用鱼肉,后来,几户人家搬到这里,带来了捕鱼的技术和工具,他们还擅长制作鱼笼和编织渔网,在冬季冰封时也能捕获到鱼……
再后来,村里的人们都学着捕鱼。村子后面的大水泡子里有很多鱼,每年都在繁殖。这里的鱼,悄悄地滋养了村子里的几百口人。
……
布日古德回到家后,就开始学习捕鱼。他炖鱼的时候,还特意把门窗打开,邀请村里的人品尝鱼,并传授捕鱼技巧。
那年腊月,布日古德带领村子里的年轻人冬捕,每个人都分到两条像羊羔子一样大的鲤鱼。那年春节,家家户户的餐桌上都有了鱼的位置。
村庄有了鱼肉的香味,布日古德的心里有了幸福的感觉。牧场里的湖成为村里人最常去的地方。那几年,村里人掌握了划船、撒网、捕鱼等技能,很多人还学会了游泳。
2
布日古德想着想着就睡着了,不知道睡了多长时间,被班布尔的开门声惊醒。
“爷爷,一条鱼都没进鱼笼。”班布尔有点失落,有点疲惫。
布日古德没出声,拿上一块羊骨头,领着班布尔走出银色的毡房。
爷孙俩共同去做一件有趣的事情。
来到湖边,布日古德让班布尔把鱼笼拿出来,将羊骨头放入鱼笼。然后重新选择了一个水草丰茂的地方。布日古德挽起裤管,进入湖里,水没过膝盖时,他将鱼笼放于水中,将木棍插在泥里固定鱼笼,爷孙俩才走向岸边。
回头望去,三只白色的水鸟落在鱼笼上,悠闲地梳理着羽毛。
返回的路上,布日古德胸有成竹地说:“我们的鱼笼能捕到半斤以下的小鱼,因此不需要选择太深的水域。这个季节,鱼儿们生活在浅水区,这里的水温较高,浮游生物多,鱼儿容易找到食物。鱼的嗅觉非常灵敏,它们会被羊骨头的香味吸引,从很远的地方游过来。最重要的是,鱼儿们爱美,当阳光照在鱼笼的上半部分时,光影会投射下去,微风吹过,水波荡漾,这都会让鱼儿感到新奇。一旦有鸟落在鱼笼上面,鱼儿们便会聚集过来看热闹,欣赏鸟的影子。而且,鸟的粪便也是小鱼儿喜欢的食物。如果有一条鱼进入鱼笼,围着鱼笼转的鱼就会争先恐后冲进去,越聚越多。当然,有些鱼只知道沿着鱼笼边游动,一圈一圈地转,不会改变自己的思路,永远找不到进去的那个口。”
班布尔记住了爷爷的话,鱼是活泼好动的,爱美,嘴馋,不会倒退,至于别的,他似懂非懂。
太阳即将落山,班布尔带着半塑料桶的鱼回来了。当晚,班布尔吃到夏牧场湖里的鱼,味道是鲜美的,捕鱼的过程是有趣的。
班布尔为爷爷斟酒,布日古德说:“大鱼会飞上岸吃嫩草芽,还会抓青蛙和昆虫。”
班布尔半信半疑,感觉爷爷醉酒了,说醉话,鱼能离开水飞上岸找吃的,一定是爷爷喝醉了,哄自己。
当天晚上,班布尔失眠了,想着那些钓鱼人驱车数百公里,只为钓一两个小时的鱼,有的时候一条也钓不到……
班布尔想着想着就进入了梦乡。
梦中,自己骑在一条大鱼的背上,穿越湖面,驰骋在草原上。大鱼恳求说:“我的孩子丢了,求你帮我找到他们好吗?”这突如其来的请求,让班布尔从梦中醒来,惊出一身冷汗。
清晨,班布尔去取鱼笼里的鱼,看到一只野鸭子在水面上振翅疾飞,划出一道长长的水痕。一条大鱼在追赶着野鸭子,张着大嘴,要一口将野鸭子吞下,大鱼的背都露出水面,疾速向前,马上就咬到野鸭子后腿的时候,野鸭子腾空而起,水面上留下大鱼的两道“人”字形波纹。
班布尔看到一条条大鱼竟然跃出水面,去吃岸边柳枝上的嫩芽,去吃甲虫、瓢虫等。
班布尔想,湖里确实有很多大鱼,它们真的能够飞上岸去吃草芽、青蛙和昆虫,爷爷说的都是真的。
3
一个清晨,湖面上雾气蒙蒙,天空刚显露出微光。布日古德突然唤醒班布尔,急切地喊道:“班布尔,你快过来看,湖里的鱼飞上岸了。”
班布尔一骨碌爬起来,跑到爷爷身边,举起望远镜,透过浓浓的晨雾,只见湖畔草地上跳跃着一条条黑鱼。这些鱼或顺向或横向移动,爷爷告诉班布尔,鱼正在享用嫩草芽、青蛙、昆虫。
布日古德见时机已到,操起一根木棒冲出毡房,班布尔紧随其后。天空逐渐泛起曙光,那些密集的大黑鱼察觉到有人靠近,纷纷掉头朝湖里跳,湖面上顿时溅起白色的水花。那些离湖较远,贪吃、贪玩的大鱼未能及时逃脱,灾难便降临在头上。
布日古德举起木棍,抡圆了,连续猛击一条大鱼的头部。啪!啪!啪!随着木棍击打鱼头的声响,班布尔听到大鱼发出的叫声,跟婴儿的哭声一样响亮,同时鱼儿剧烈地抽搐,摆动尾巴,拼命地拍打着草地。最终,大鱼不再动了,一动不动了。
布日古德大声呼喊着班布尔,班布尔呆呆地钉在那里,似乎没有听到爷爷的声音。眼看着岸上的鱼全都逃回湖里。班布尔开始挪动脚步,踩着鱼逃回去的痕迹,走到湖畔,卷起裤管,直奔那个鱼笼。班布尔迅速把鱼笼的堵头打开,将鱼笼的口朝下晃动着,里面的鱼纷纷跑了出来。瞬间,湖面溅起一片水花。
班布尔扛着空荡荡的鱼笼走上岸,站在草地上,静静地看着布日古德,霭霭的雾气还没有散去。良久,布日古德弯下腰,双手扣住一条大鲶鱼的两腮,提了起来。那条大鲶鱼软绵绵的,明明是大瞪着眼睛,随着布日古德脚步的节奏抖动着,长而扁的尾巴拖拽着青青的草地。
布日古德在前,拖着那条鱼,身体有些扭曲。班布尔在后,抱着鱼笼,脚步显得迟疑。
在这片辽阔的草原上,湖与毡房之间,一老一少,拖拽着各自的影子,向着银色的毡房缓缓移动。
……
光阴(二章)
□燕南飞
河流之爱
一根鞭子,在大地背脊上狠狠抽开的伤口,至今还隐隐作痛。
一座村庄,被水声慢慢掏空。一些人,被一根绳索拽到天涯去了,路,是走不完的乡愁。
幸好那些泪水,已在一张脸上找到知音。废墟上一个身影站起:幸好你还能陪我说说话,幸好你还能送我回家。说不尽的远方和明月,成为脸庞上阴晴不定的音符,说不出彼此的下落。
我能揣走一穗你用一条河流养育的麦子吗?顺便揣走大地急促的呼喊。
每一滴水的鸣叫,都是替一条命捎走回音。
大河啊,是这人间苦难唯一的出口。每一把镰刀,锄头,每一根手指和断骨,每一堆篝火和酒香,都是最趁手的武器,来医治两败俱伤的伤痕。
大河倦了。依偎在祖宗摊开的掌心:从此我们相依为命,请把我攥得紧了又紧。
大河醉了。一盏夕阳一碗酒,一盏月光一碗酒。若不能摔杯为号,莫不如沙场醉卧,良宵几何。
它要把匕首一寸一寸逼近身体。
涔涔涌出。
让一条条生命返回人间。
他们会把一条河流逼得退无可退,在里面拆洗疲惫。哎,最难的就是把一句梦话按在水中,又在别处浮起。
哥哥,守住一条河流太难了。我听不得这大地身受重伤的控诉。
哥哥,我已经几番自沉,竟不得溺于其中。
哎,妹子。都是罪无可恕的命,你我的身体里,都揣了一把鞭子。
抽在谁的身上,都是救赎。
一条大河,迟早要被凶猛的悲伤掏空。
一缕炊烟
后来我才明白,母亲为什么会把初生的我们,总是放在她手够得到的地方。
后来我才明白,炊烟飘得再高再远,也总是在我看得到的地方。
我和这些庄稼一样,收藏了那么多阳光和雨水,就为等到有一天能全部还给大地。当柴火归于沉默,当黑夜一口吞下老屋,你手把手教会我那些鲜艳的词语,早已下落不明。
炊烟咬紧一片天空。未曾说完的话,要捎到何处才能放手?
木门咬紧一句句嘱托。不论走得再久再远,梦里依旧有它的嘎吱声,摇着久别的乡音。
听她一匹一匹数着被放牧多年的光阴。
那些牛啊,羊啊,草啊,都是亲爱的。
那些粮食,最懂你。
燃烧吧。
这一世的歌谣已肝肠寸断……
就让一座老屋见证:无论走多远,你身后拖着的一缕炊烟,一辈子都甩不掉。
像找回羔羊那样相认。
像找回牛犊那样相认。
像看见老屋上空升起炊烟,突然想流泪。人间啊,你看,泥土都认回了种子,我,要认回自己。
老母亲将家的味道,放在锅里煮了又煮。她亲手燃起的炊烟,是一把柔软的刀子,将我们的记忆,别在屋顶上。
就像她亲手养大了一匹匹光阴,再一匹一匹放走。
春暖轩窗 宜勤读
□郭海燕
春日,凭窗读书,是一件再惬意不过的美事。
读书的情境有千千万。有凿壁偷光的萤火夜读,有皓首穷经的闭户苦读,有挟策就枕的孜孜研读,还有不觉春深的开卷勤读,每一种都携了光芒,书香生暖。于我而言,更喜欢临窗而读。尤其在春天,天明,地暖,物萌,一扇轩窗,满窗风景,捧卷长读,神清气爽,一切都是那样欣欣然。
春天,倚窗读书本就是一种美。“小轩窗,正梳妆。”苏东坡怀念妻子的倩影,是晨起隔着轩窗梳妆的美丽,而作为尘世普通的女子,只需轻挽发髻,摊开书页,静坐窗前,一样心境澄明,美不胜收。窗外,阳光明媚,万物勃发;窗内,静心凝神,持书细品,万千风情尽收眼底,这真是生活的一份馈赠啊。
读书就是沿着作者的脚印,一路去看沿途的风景。书册里,隐藏着无限的风光。在芳菲的四月天里,读到沈从文,仿佛与他邂逅在20世纪30年代的凤凰小城,清清江水,在无垠的湘西时光里,化身为璞玉浑金的翠翠,去追寻远方。跟着梭罗,一起面对碧波荡漾的瓦尔登湖,浩瀚的森林,在静谧的大自然中,感受大地呼吸的频率和遗世独立的超然。翻开艾平的《隐于辽阔的时光》,从一株牧草到一只羔羊,整个草原都袒露出壮美的胸怀,深沉而博大。
春天,倚窗读书亦是孕育希望。万物复苏的季节,心灵亦在觉醒,正如埋于地下的种子,等待破土而生。临窗望去,一草一木,清晰如画。远处是郊外静谧的村落,虽不及古诗中“烟村四五家”的淡泊意境,却满载人间烟火的真实。在春日,在村落,无数勤劳的人们以土地为根,世代耕耘,生生不息,这不只是美丽的春景,更是萌发的希望,与万物共鸣。而埋头勤读,就会在字里行间,体会智者和先贤的思想精华,在情感深处唤起深植心底的快乐和感悟,让智慧的种子生根发芽。
“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此刻的内心,如雨后的庄稼,处于一种希望和生长,我喜欢那种茁壮,那种拔节的声音从体内迸发,充满了对时间和世界的拷问,远离热闹和喧嚣,以独自的姿态,绚烂绽放。
打开窗,春风不打招呼热情地挤进屋子,轻抚头发,让人内心清凉又生动。随手从书架上抽出一本书,和略带寒意的晨风一起走进文字的世界。那些居无定所的饱满激情,就在文字的王国里或哭或笑,或生或死,恰如其分,满城繁华。
合上窗,无声的阳光,苒苒而过窗台,投射到展开的书本,顿时让人的心里种满了欢喜。透过窗棂,一朵朵绚烂的阳光在书页上,绽放成它们自己的样子,五彩绚烂,自足悠长,别样的端庄娴丽,万转千回。
春夜,倚窗读书不只是享受,也是修行。暮色渐浓,点亮台灯,斜倚窗前,读几页文字,赏几眼夜色,内心生出许多思考。此刻,没有柴米油盐的琐碎,没有浮华世界的喧嚣,只有文字中的智慧于内心波澜起伏,小小的房间里,天地却一片宽阔。静夜抚卷,细细聆听一些高贵的灵魂言语,哪怕窗外的夜色再盛大,也只是读书的衬托。
钱钟书曾在《窗》中描述:“窗子打通了大自然和人的隔膜,把风和太阳都引进来,使屋子里也关着一部分春天,让我们安坐了享受,无须再到外面去找。”春天里,远方的诗意,只须坐在窗前,就可体会到浩瀚。
春来正是读书天。一方暖意,一扇轩窗,读书,才是春天该有的姿态。
乌珠穆沁之春
(组诗)
□苏和
小草初萌
小草初萌,在风的指引下
我骑着马来到哈日阿图草甸
没有世代的坟冢,有的是淡菊和蓝钟
让怀念静静坐在草地上
恩格尔湖有了雁鸣,仿佛是回乡人
在喃喃低语
芦苇被目光托举,再向上
是天空。风轻云淡
时节
雪在融化。白天不停地唠叨
晚上又闭上嘴不说话
牧羊的扎鲁看着山坡流淌的雪水里
分明有一颗颗草籽,星星般发亮
羊群慵懒地穿过午后阳光
他想,在这个季节
早晨喝酽砖茶,晚上熬奶茶
也不错
如果
如果这阔大的草原
只有一只羊
我也甘愿当一个羊倌
天天吆吆喝喝
月光
月色如奶油
不是我写诗以后才有的具象
小时候,一盆牛奶皱起淡黄色凝脂
我就感觉色泽如月
伸出手指偷偷抠一块放进嘴里吮
月亮如此美味
蒙古包里牛粪火煮沸奶茶
醒来,那么滚烫
萨仁杭盖
萨仁杭盖,平整如毯
每一个敖特尔都住满了阳光
沉入山背后的夕阳
是被蒙古包里伸出的手
关灭的灯
所有事物
所有事物,都可以谅解
羊羔在暖棚里欢快地跑来蹦去
山坡上卧着羊群
每一只羊
天生那么慵懒
春分
阳光把冬天
钻进骨头缝里的寒冷
邀请出来
惊蛰
芨芨草有几株嫩芽
刚刚伸出手又缩了回去
放羊的陶高感觉身上有些热
敞开的蒙古袍前襟散发出马汗一样的热气
被早春呼唤出来的羊羔
羊绒里聚满了阳光
预示北方要迎来一个喧闹的春天
谷雨
云雀,一枚钉子
钉牢一片云彩
青草气息
在空气里悄悄膨胀
一滴雨
改变了行程
穿着白纱的谷雨
也许会坐着雪花而来
来源:内蒙古日报
编辑:胡梦莹
编审:赵宗杰
终审:刘畅
总监制:肇慧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