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3 14:10:00
都说咱河南人爱排场,实在又大方。但有个地方的人不一样!林州人!林州人是真的抠!
我曾经参加过一个林州朋友的婚礼,门前支口锅,一炖就是7天。萝卜白菜是主菜,猪肉皮渣算荤腥。据说这就是林州人钟爱一生的大锅菜。这婚礼虽然热闹,但总感觉太寒酸。
但你说他抠吧,林州连续4年跻身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财政实力全省第四,林州人据说个个都是“隐形富豪”。
一位大爷告诉我,现在有钱了,我们抠!60年前,林州人更抠!一盆水全家轮流洗脸后,还要喂给牲口喝。
他说,林州人的抠,是刻在骨子里的。
抠的人不应该是只顾自己吗?
但红旗渠总投资6865万,在那个年代,林州人硬是自筹了85%。为了修红旗渠,他们削平了1250个山头,凿通了211个隧洞,有81名干部和民工献出生命。
修渠舍不得用新箩筐,铁丝缠了又缠,旧车带补了又补,直到烂成渣还要去烧石灰;连炸药都要自己用锯末、煤面掺硝酸盐造,只为省下这四分之一的成本。煤面用完了,甚至用人和牲口的粪便做炸药。
这种把一分钱掰成八瓣花的抠,是他们对资源的珍视,是数百年来。干旱的太行山带给人们的生存法则——只有精打细算,才能绝处逢生。
这种抠,是抠成本、抠创新、抠细节、抠质量。
所以当年林州在全县仅有两台水平仪和一台经纬仪的条件下,把60.7公里的总干渠修得和设计标准几乎是分毫不差。
不抠,就没有当下林州经济的腾飞。
凤宝集团,在一穷二白时,一个流程一个流程地抠,终结了林州地区“有铁无钢”的历史,登上了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的殿堂。
光远新材料,在技术封锁之下,一微米一微米地抠,用4-7微米超细电子纱,打破了国际垄断;
万泉湖景区,在2016年洪灾之后,当地百姓一块木一方砖地抠,用冲毁的树木修栈道、用废弃的石料造景观,建筑垃圾利用率达80%,在“废墟”中重建家园,更建成一个4A景区。
林州人用"抠"的哲学,书写出发展的传奇。
从建筑劳务输出之乡到高新技术企业云集之地;从县办工业园到国家级经开区;从“穷山恶水”到"红绿蓝"三色旅游,年接待游客超1900万人……
林州人的抠
是苦难里打磨出的钻石 是绝壁上凿出的天河
林州人抠出了
“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红旗渠精神
林州人抠出了
战太行、出太行、富太行、美太行的“创业四部曲”
懂得了这份抠,才能懂得林州人对大锅菜的热爱。
他是把渠水的清冽、粮食的珍贵、太行的巍峨、祖辈的坚韧全烩进了这锅菜里。它的滋味里,没有炫耀的浮华,只有质朴的真诚;没有独享的私心,只有共食的肝胆相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