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5 11:42:00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汪雨晨 通讯员 朱欣超 张艺馨
“无人机准备开始巡河了!”4月24日上午9点,随着飞手竺杨逸的操作,一架搭载高清摄像头的无人机从绍兴低空经济综合服务中心前的无人机停机坪腾空而起,沿预定航线开始自动巡河。
目前浙江正式入汛,绍兴市越城区的14名“AI河长”已率先进入“战备状态”。这只是其中的一个场景。
无人机双机库全自动停机坪 记者 汪雨晨 摄
“‘鼠标’点一点就能完成起飞、降落。”竺杨逸坐在控制中心的电脑管理平台上下达指令,演示着操作流程,每天巡河时间一到,无人机就会按照预设航线,自动对半径5公里内的河道进行巡检。竺杨逸指着屏幕上的实时画面,“如果发现异常,系统会立刻调取河湖管理数据‘底图’进行对比,整个过程只需要10到15分钟就能完成。”
无人机巡河过程中发现河道漂浮物 受访者供图
大屏幕上,无人机传回的实时画面清晰展现着河道的每一处细节——漂浮的垃圾、水草、异常的水色……AI系统正快速标记着问题点位,发出预警提示。
“以前无人机只是‘眼睛’,得靠人盯着找问题;现在‘AI河长’成了‘大脑’,自己就能分析处理。”一旁的越城区河道水域管理中心副主任俞江盯着大屏幕上的实时巡河画面说,“连细小的漂浮物都能快速精准识别,现在效率高多了。”取而代之的是,河长们不再需要顶着日晒雨淋一遍遍巡河,而是专注解决AI筛查出的问题。“技术解放了人力,河长的巡河压力变小了,我们能更精准地治理河道了。”俞江笑着说。
据统计,截至目前,越城区AI河长巡河已覆盖全区90%的水域,每月减少人工巡河2286人次。
这一变革的背后,是2024年越城区加速布局“空中赛道”,全力打造全省低空经济先行区,光水利部门就布设了7个无人机机场,贯通了14架无人机和‘河长在线’系统。
今年4月,越城区率先出台《AI巡河工作方案》,明确AI河长可直接替代河长巡河,同时确定AI河长的巡查范围、巡查频次、巡查内容、问题处置闭环、责任追查等事项及流程。
“这不是单打独斗。”俞江指着与巡河无人机相关联的集成管理平台说,“它连接着水质监测站、无人机系统和各部门平台,就像一个‘指挥中心’,发现问题后,横向流转到水利、执法、环保等部门,纵向直达镇街。以前要‘跑断腿’,现在动动手指就能闭环。”
AI河长提供问题清单 受访者供图
每次巡查结束后,区级河长联系部门会根据AI提供的视频和问题清单,生成电子巡河报告。“报告不仅记录问题,还会对重大事项提出专项请示。”俞江补充道。
当AI遇见河长,改变的不仅是效率。河湖“亲水码”也成了群众参与治理的入口。一位正在河边散步的大爷掏出手机,扫描小程序码后说:“现在发现问题,随手一拍就能上报,还能看看这条河是谁在管,方便!”
印有河湖“亲水码”的公示牌 受访者供图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