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7 19:00:00
西南省份正全力向西向南开放,打造陆路“出海口”,变内陆腹地为开放前沿。继成都、重庆和昆明之后,贵阳也加入物流“枢纽之战”。
27日,贵州省政府发布《支持贵阳国际陆港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下称《意见》),提出将贵阳国际陆港打造为贵州省内陆开放型经济新高地的“门户”,形成面向东盟、中亚、欧洲的国际贸易中转集拼地和西南重要国际物流枢纽。
贵州深处内陆腹地,不沿边不临海,相对闭塞的地理位置限制了贵州开放型经济的发展,也影响其承接产业转移。如何打造内陆开放型经济新高地,成为贵州面临的重要发展课题。
事实上,这也是西部省份共同的课题。近年来成都、重庆、西安和昆明等城市全力开拓中欧班列、中亚班列、中老班列和中越班列,形成连接欧洲、中亚和东盟的物流大通道和国际物流枢纽,逐渐变身为向西向南开放的前沿。
贵州在2017年联合重庆、广西和甘肃等省份建设面向东盟的“南向通道”(“陆海新通道”的前身),开行国际班列。2019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将西部陆海新通道上升为国家战略。2022年,贵阳开行直达欧洲的中欧班列。
其实,在向西向南开放中,贵州处于重要的节点位置,贵阳就是成渝地区南下粤港澳大湾区和北部湾出海的重要节点城市。依托铁路网络,贵州可以打造“东南西北、四向衔接”的立体开放新格局。
2021年,贵州省出台《关于支持实施“强省会”五年行动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提出,围绕把贵阳打造成西部陆海新通道重要节点城市、全国十大高铁枢纽、国家物流枢纽中心城市,全力推动贵广高铁达速改造和渝贵新高铁、黔桂铁路增建二线、贵阳枢纽新机场等重大项目规划建设。
2022年,贵阳国际陆港开港运营,目前已开通中欧(中亚)、中老、黔粤、西部陆海新通道等通道列车,广州港、湛江港、盐田港、北部湾港,深圳蛇口、妈湾、赤湾等7个沿海港口已在贵阳国际陆港设立无水港并挂牌。
今年一季度,贵阳国际陆港到发货物8047车40.5万吨、同比增加67.7%,完成集装箱吞吐量8553大箱、同比增长75.7%,运量及集装箱吞吐量均创历史新高。
《意见》提出,2025年,黔粤班列、陆海新通道班列、中欧(中亚)班列、中老(中越)班列等年集装箱吞吐量达5万标准箱(TEU)。到2035年,深入参与国内国际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分工,年集装箱吞吐量突破10万TEU。
《意见》还拿出真金白银的政策来支持贵阳国际陆港的建设,提出将贵阳国际陆港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纳入省铁路建设重点项目清单,积极支持贵阳国际陆港符合条件的项目发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并争取中央相关专项资金支持。
不仅如此,每年依法合规对在贵阳国际陆港到发班列的各类主体给予补贴,贵州省、贵阳市按照 7 ∶ 3 分摊比例分别纳入同级财政预算、次年结算;另行制定管理办法明确补贴范围、标准等,按照规定进行核算。贵阳综合保税区全额补贴贵阳国际陆港国际贸易货物短驳、装卸等费用。协调国铁集团给予贵阳国际陆港最大铁路运价下浮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