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8 06:54:00
4月17日,记者从省卫生健康委获悉,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以下简称“遵医附院”)自2022年以来通过“组团式”帮扶,将技术、人才、管理“打包”下沉至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相继在三都自治县、纳雍县、关岭自治县三地重塑当地医疗体系,使当地县域就诊率超90%,69项新技术实现“零的突破”,惠及数十万群众。
面对三都自治县人民医院管理松散、专科薄弱的困境,遵医附院联合黔南州人民医院派出以吴术红主任为队长的帮扶团队,以“一体化管理+专科共建”破局:精简质控指标,细分神经外科、骨科等6个专业组,新建精神科、危重孕产妇、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等关键科室。人工关节置换等新技术落地,推动手术总量增长21%,三四级手术占比超32%。“过去患者辗转求医,如今家门口就能治大病。”吴术红见证了这一蜕变。
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组团式”帮扶专家、三都县人民医院(医共体)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吴术红为患者开展手术
在纳雍县,遵医附院联合贵阳市第二人民医院组建了以刘富兵为队长的专家帮扶团队,推行“大医务”管理模式,合并冗余部门,制定33项制度规范流程。儿科、急诊等短板科室获重点扶持,14项新技术填补空白。通过“师带徒”“整建制”进修,人才梯队迅速成型,门诊量、手术量分别增长19.96%和11.75%,三四级手术量飙升44.62%。
关岭自治县的帮扶更具“长效性”。遵医附院派驻田茂强博士领衔的帮扶团队,推动胸痛中心通过国家级认证,建成5个省级重点专科,购置3D腹腔镜等大型医疗设备,把儿童心理健康及急救知识普及培训纳入2025年医院十件实事之一。创新制定《四级手术术前多学科讨论》制度,疑难病例讨论《关医言之有“例”系列》成为品牌,建立6个博士工作站。此外,帮扶团队深入乡镇义诊、培训1509人次,远程诊断超1.7万例。
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组团式”帮扶专家为关岭县群众开展义诊
截至目前,遵医附院团队累计派驻38位医疗专家,他们带着“把优质医疗资源送到群众家门口”的使命开展医疗“组团式”帮扶,从专科突破到机制革新,从能力提升到人才蝶变,受援医疗服务实现从“输血”到“造血”的质变,让优质资源扎根基层、惠及群众。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胡家林
编辑/李冰
二审/金艾
三审/李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