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4 22:12:00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王逸群
图源浙江公安
4月26日是世界知识产权日。24日,浙江公安发布2024年度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犯罪十大典型案例。
据统计,过去一年,全省共立案查办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案件1923起,抓获犯罪嫌疑人4431名,同比分别增长63.0%、60.8%,综合绩效居全国第一。
数据背后,是一个个严打侵权与保护企业的实例。每年,浙江公安都会相继发布知识产权保护典型案例,包括盗版影视作品、假冒化妆品、商业机密等。从典型案例来看,过去一年浙江知识产权保护主要有几大聚焦点。
首先,严厉打击制假售假犯罪不松劲。
作为制造业最发达、区域经济发展最具特色的省份之一,浙江各领域品牌百花竞放。这也让许多不法分子看到“商机”。
过去一年,在建材、服装、电气、汽车配件等重点领域,浙江打击了一批假冒“驰名商标”“老字号”和国际知名品牌的制假售假犯罪,依法保护了200余个国内外知名品牌权益。
如金华警方侦破的“3·24”假冒某知名保温杯品牌案。杯壶行业是金华市重点产业,特别是永康口杯,产销量占全球80%以上。
2024年3月,公安机关获取线索,该品牌的保温杯在市场上出售。经调查,2023年11月以来,犯罪嫌疑人杨某某、应某某等人未经权利人许可,生产假冒某知名品牌保温杯大量销售至境外,涉案金额7000余万元。最终,警方抓获犯罪嫌疑人7名,查扣假冒杯子成品、半成品17万余只,各类包材28万余件。
该案的成功侦破,全链条打击了上下游犯罪,也有力维护了杯壶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其次,加强对电影、图书、音乐等传统领域著作权保护,也是重点。
十大典型案例中,有一起温州警方侦破某知名书法家被侵犯著作权案。温籍某知名书法家的生字抄写本,是浙江省中小学教辅指定教材,在学生群体中广泛使用。
在日常排查中,当地警方发现盗版抄写本被销售的线索。经查,犯罪嫌疑人林某某等人在外地非法开设印刷厂。他们通过平台网店发展下级代理,销售盗版的《某某生字抄写本》等中小学生教辅教材。
案件看似不大,背后涉案金额达2000余万元。据悉,温州警方共抓获犯罪嫌疑人30名,捣毁生产加工窝点6处,查扣各类盗版书籍5万余册。
浙江一直不遗余力筑牢文化领域中的知识产权保护防线。横店所在的金华,当地公安机关就将影视产业相关企业纳入重点保护名录,协同多部门出台影视著作权保护工作机制,还成立了知识产权犯罪侦查中心和影视业犯罪侦查中心。近期,金华警方也破获一起销售侵权文创产品案,查扣假冒文创产品6.5万余套,捣毁生产线4条,查明涉案金额500余万元。
一组数据证明成果:2024年,浙江侦破中宣部版权管理局、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等5部委联合督办案件20起,总量位居全国第一。金华公安机关持续深化影视产业版权保护工作机制,连续5年侦破盗录传播春节档院线电影系列案。
图源浙江公安
值得关注的是,创新领域知产保护是新的重点和难点。
浙江是科创企业集聚地。以杭州为例,截至2024年底,杭州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18.3万件,连续17年居省会城市第1位。
然而,有相当一部分企业对知识产权,特别是商业秘密的保护并不擅长:一方面,企业人员有限,且绝大部分是研发人员,企业主体对商业秘密保护的力量不足;另一方面,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往往需要跨主体合作,比如生产环节需要委托外部机构。在这个过程中,技术就脱离了企业主体的可控范围,极易在人员流动、业务交接等环节发生泄露。
此次发布的案例中,涉及到科技创新的案例有很多,包括杭州警方侦破某电子管理有限公司被侵犯商业秘密案、嘉兴警方侦破“7·02”某创新科技企业被侵犯商业秘密案等。
杭州警方侦破某电子管理有限公司被侵犯商业秘密案,是其中典型代表。
该公司是一家专门从事电子零部件研发与制造的高新技术企业。由于从事物联网、云计算与大数据领域,该企业也面临商业秘密泄露难以被发现的问题。
2024年11月,企业关注到市场上出现了同类产品。随后,他们又发现对方的负责人就是曾在企业工作过的黄某某、肖某某。于是,在整理好证据后,该企业立刻报案。
杭州警方根据线索展开调查,发现2021年2月以来,犯罪嫌疑人黄某某、肖某某等人在就职期间,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取商业秘密,离职后迅速成立新公司,使用相关技术信息组织研发生产活动,涉案金额500余万元。
为防范风险,提高企业发现问题的能力,2023年,全省公安机关成立知产警官队伍,内部试行企业风险体检。经过两年的探索,浙江公安已明确了以低空经济、智能机器人、IT软件等5大产业为重点保护领域。针对商业秘密保护中的问题,省市两级还编制了《科技型中小企业商业秘密风险基础防范工作指引》,提供给科技型中小企业进行对照自检。
据统计,2024年浙江公安紧盯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等战略科技行业,严打侵犯商业秘密犯罪,共立案侦办刑事案件17起。其中,宁波公安机关成功侦破某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被侵犯商业秘密案,帮助受害企业挽损1亿元。
眼下,随着数字经济快速发展,数据产权相关问题日益凸显。企业在运营过程中积累的大量客户信息、产品数据等,衍生出数字知识产权保护的新课题。
“面对数据产权的界定与保护,尚未形成完善的法律体系,但软件著作权、专利权和商业秘密已被法律明确界定,成为科创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的重点领域,也是企业核心无形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省公安厅相关负责人介绍,浙江正在不断完善机制手段,破解知识产权保护“民、行、刑”协同难题,努力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