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3 10:20:00
朗塔向记者介绍安多“天线帽”工艺品
那曲市安多县扎仁镇欧赤村村民朗塔,作为一名传统手工艺人,默默坚守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安多服饰的制作技艺。家族四代把所有的精力和热情投入在继承和发扬安多服饰的事业上。
说到安多服饰,朗塔总是滔滔不绝,他在每一件服饰中运用的材质、图案、裁线、工艺、装饰等都能娓娓道来。当提到安多服饰的文化渊源时,他会自信满满地告诉你安多服饰中运用的图案、色彩、配饰具有的特定象征意义。“这是先辈们在长期与藏北的自然环境斗争中积累形成的藏北文化,也是祖辈们智慧凝结的宝贵财富。”从他的言语中,可以感受到一件服饰不仅仅是用来蔽体,还可以记录一个民族灿烂历史文化。、
安多“天线帽”
谈起小时候的经历,朗塔说,父辈们既是家中长辈,也是自己的师傅。他们不但手把手教会他技艺,还时常教育他“服饰制作过程中,每一处细节,除了反映技术娴熟度外,更能映射出艺人对作品的用心和专注度。一定要用满满的诚意,力求将工艺做到极致,让顾客满意”。曾经这些话深深镌刻在他的内心深处,使之成为他制作每一件安多服饰的原则。如今,朗塔也用这些话鞭策和激励两个儿子。
安多服饰中,最具特色的是“天线帽”。这是朗塔最拿手的技艺,销售也是最好的。他告诉记者,安多“天线帽”采用的是羊羔皮、狐狸皮、丝绸等材料制成,如此别具一格的帽子,不管谁看到实物都会被震惊到。帽子整体造型华丽庄重,尽显尊贵之气。
朗塔在“乡村振兴 那曲奋进”活动平台上获得的各种荣誉
2018年,安多服饰成功入选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这对安多服饰文化的传承,无疑是个载入史册的光荣时刻。这一刻,不仅是对安多服饰的肯定,更是对每一位从事安多服饰手工艺人付出的肯定。
作为安多服饰手艺人之一的朗塔来说,这是一份十分自豪的事件,也是一个难得的机遇。如今,在国家和政府的重视和大力扶持下,非遗文化产业生机蓬勃,非遗手艺人各显神通。
2023年,朗塔在“那曲奋进 乡村振兴”活动平台上找到了制作文创产品的灵感。开辟了人生另一个产业。现如今,除了安多服饰之外,他制作的文创产品深受区内外市场的欢迎。当问及为什么热衷于制作文创产品时,朗塔说:“除了增加收入外,最主要的原因是为了传承安多服饰,推广安多本土文化。”
朗塔制作的安多传统文化相关的文创产品
朗塔是家族第三代手艺人,日常除了忙于手艺活之外,他的另一使命就是把家族接力棒传给第四代。与记者交谈中,他说的最多的是传承二字。他口中的传承不仅是安多服饰技艺的传承,还有对下一代传承人的寄望。朗塔说:“我这一代把父辈的手艺学下来了,因此,可以教给两个儿子学,可到他们那一代,如果没有把我的手艺学好,那下一代传承就没有了。”说到这里,记者也能感受到“传承”二字的份量了。
朗塔的两个儿子如今已成为他的徒弟。两个儿子虽然好学、刻苦,但目前技艺还处在初级阶段。朗塔在20岁的年纪,已经独当一面了。虽然两个儿子的起点不高,但年轻人终究是未来的掌舵者,朗塔相信他们能传承好祖辈的手艺。
2024年,刚从大学毕业的大儿子洛桑达杰,没有考公,毅然选择回到家乡创业,跟父亲合伙开了一间塞若服装工作室。父子三人既是师徒学艺,也是合伙工作人。在没有开工作室之前,朗塔一直在家里制作服饰。顾客要上门购买。现在有了一间专门的工作室。他心里也非常高兴。
当记者问及洛桑达杰,为什么会选择留在家乡创业时,他告诉记者,“我希望能带动家乡经济发展,现在大学生创业政府不仅提供了启动资金,还减免了各种税收。帮我缓解了创业初期资金压力。作为年轻人,我更懂得年轻消费者的心理和市场需求,把现代时尚元素与非遗服饰技艺相结合,创造出符合当代审美的作品,是我一直在研究的课题。现在工作室每个月都有1万元的收入,我相信在我们父子三人的齐心协力下往后会越来越好的”。
朗塔向儿子洛桑达杰讲解安多“天线帽”制作技艺
今年三月份,第四届“乡村振兴 那曲奋进”活动系列比赛已启动。朗塔带着与儿子一起制作的安多服饰、文创产品,参加了村级比赛活动,并不负众望拿到第一名,后面还要参加镇级、县级甚至市级的比赛。不管最终能走到哪个级别,朗塔的传承之路漫漫,每一步都是对技艺的坚守。
“我已经做好了准备,我要用祖辈传给我的技艺书写属于安多服饰的荣耀。”朗塔自信地说。
幸福美满的朗塔一家人
来源 :中国西藏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