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5 14:17:00
#长白时评#
近日,有网友爆料,上海一新开餐厅,每晚仅开一桌12席。食客剪盆栽叶子当开胃菜,品尝模拟腐臭寄生花的糊糊,还有一道号称用大象粪便制作的甜品。在大众点评APP上人均消费显示3888元。目前,这家餐厅因违反《食品安全法》已被市场监管部门立案调查。马桥市场监管所已现场核查并暂时封存相关材料,展开后续调查。
粪便与食品怎么想也不能融为一体,供人享用。店家称,他们这几道菜,是和生态融合到一起的,老板研究了七年,才推出来上市,让顾客尝鲜的,特别接近自然。由于大部分人都更关心大象粪便,在介绍大象粪便这道大餐时,着重告诉顾客这个大象粪便,他们可是消毒过的,干净又卫生。让人咂舌的是,吃这样的一道菜,竟然还要预约才能吃上。很多普通人难以置信。
尽管餐厅声称大象粪便经过消毒干燥处理,但动物排泄物作为食品原料的合法性与安全性仍存在争议。根据食品安全法第三十四条规定,禁止生产经营用非食品原料生产的食品,或者添加食品添加剂以外的化学物质和其他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物质的食品,或者用回收食品作为原料生产的食品。而现行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对动物排泄物的原料属性认定存在明显空白,其经处理后是否能废物变食物亦缺乏明确界定。故而,这家餐厅被市场监管部门立案调查,咎由自取。
餐饮行业的发展,固然需要大胆尝试创新,但创新不是猎奇营销,更不能以创新之名随意突破食品安全底线。这家餐厅宣传称,主要是请客户啃树叶,舔冰块,品尝大象粪便,想“创意”把餐饮项目做成“观光项目”,这样的宣传或许能在短期内收获大量的关注,但实质上是借着高大上的噱头收割消费者,更是对消费者饮食认知底线的蓄意挑衅,暴露出资本对消费者知情权和健康权的漠视。情况证明,商家合理宣传产品本无可厚非,但当“标新立异”异化为“挑战常识”,商业伦理的边界便已失守。
经营餐饮行业,必须守住食品安全底线。大象粪便,连食品原料都够不上,岂能堂而皇之地作为美食来经营?这是极其荒唐的案例。从事餐饮行业的经营者,理应从中汲取深刻教训。多在合规范围内不断创新经营,守住食品安全底线,让用餐回归最本真的幸福体验。(久泰平)
来源:中国吉林网
初审:刘星彤
复审:曲翱
终审:陈尤欣